1 / 9 历数近百年来站在科技浪潮巅峰的企业的文化符号,大抵是不同的,如苹果公司的logo、谷歌“不作恶”的口号、亚马逊起名的字母表顺序等等,但也有相同的地方——它们都来自于车库。这里的车库并不是指某个知名的孵化器,而是实实在在的车库,人们称之为“车库文化”。
2 / 9 1939年,比尔·休利特和戴维·帕卡德的两个穷学生凑了538美元,在加利福利亚的爱迪生大街367号租下一间车库作为办公间,成立一家名叫惠普的公司。在那间车库,他们完成的第一款产品是音频振荡器,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·迪士尼还是他们的首批客户。惠普正是从那个车库发家致富,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。
3 / 9 在惠普成立的36年后,即1975年,一位名叫史蒂夫·沃兹奈克的年轻人捣鼓了一部微型简易电脑,他的朋友史蒂夫·乔布斯敏锐地察觉的商机,于是他卖掉自己的大众汽车,在自家的车库里创办一家为名苹果的公司。苹果的第一台电脑“苹果一号”正是在那间车库组装完成。同一年,19岁的比尔盖茨从哈佛大学退学,和高中同学艾伦在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小车库里开启他们的创业之路。
4 / 9 车库创业除了能收获事业还能收获爱情,最好的例子就是谷歌。在1998年,拉里.佩奇和谢尔盖.布林租了一间车库,车库的主人是苏珊·沃西基,她后来被称为“谷歌之母”。在车库里,苏珊经常和她的租客们吃披萨和巧克力,听着这两个大学生讲述技术将会改变世界。与此同时,苏珊的妹妹也在车库邂逅了Google联合创始人谢尔盖·布林。但遗憾的是,两人于2015年离婚。
5 / 9 也许很多人会疑惑,为什么车库会诞生这么多伟大的科技公司?首先是成本问题,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含着金钥匙出生,能有天生的拥有强大的人脉和得天独厚的的资源,所以在场地面积和资金面前,车库无疑成了相对宽敞又安静的创业环境。
6 / 9 而另一方面,美国被称为是车轮上的国家,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辆车,即便还没购入汽车,也会考虑”备份”一个车库。苏珊·沃西基就是很好的例子,当初她MBA毕业后将闲置的车库租给那两位大学生才会有后来的谷歌,而她也是因为这个车库登上人生巅峰,在后来成为前谷歌广告业务高级副总裁以及YouTube现任CEO。
7 / 9 与此同时,社会环境的影响也造就了“车库文化”的诞生。相较国内,美国的人力成本相对高太多,这就导致他们经常自己在车库洗汽车、换机油、换电瓶等一系列简单的汽车维护修理工作。而这些自给自足的行为,一定程度上能够培养本身的创造思维。特别对于小孩而言,车库中齐全的工具,足以让他们的童年在“捣鼓”中度过。
8 / 9 车库文化成为了国内不少创业基地争相模仿的行为,他们将创业园区或孵化器取名为“XX车库”。对于美国的车库文化是否能复制,笔者在这里不敢苟同,在寸土寸金的城市里,国内很少有家庭拥有独立的车库,所以在先决条件上已不同。此外,车库文化的背后是坚韧的创业精神和创新的体现,而这些并不是将园区装修成车库就能实现的。
9 / 9 而对比国内,不如用“出租房文化”更贴切,当初马云和阿里巴巴就是从杭州湖畔花园风荷园18幢1单元202室成长的,那个时候的阿里巴巴烟雾缭绕,空气中弥漫着汗臭和脚臭。而正是从这个小小的出租房,孕育出了世界数一数二的互联网公司。所以下次某创业园区想取名,不如叫XX出租房更符合国情。